表面活性劑在緩蝕和防銹工業(yè)中的開發(fā)應用
表面活性劑含有親油的非極性基團和親水的極性基團。由于金屬表面大多帶有電荷,所以,親水基會通過物理作用或化學作用吸附在金屬的表面上。在吸附時,親水基定向著金屬,親油基則定位離開金屬。當
表面活性劑的親水性較強時,則
表面活性劑對金屬具有較強的吸附力,但此時的分散性較差。若
表面活性劑的親油性較強,則具有較好的分散性,但吸附性較差。因此,在不同的情況下,要求
表面活性劑有不同的親水親油值(HLB值)。由于
表面活性劑在金屬表面上的吸附,一方面改變了界面的性質(zhì)及金屬表面的電荷分布狀態(tài),使金屬表面的能量狀態(tài)趨于穩(wěn)定,腐蝕反應的活化能升高(能量障礙增加),腐蝕速率減慢。另一方面,被吸附的
表面活性劑的親油基在金屬表面上形成一層疏水性的保護膜,阻止了與腐蝕反應有關的電荷和物質(zhì)的移動,降低了腐蝕反應速率。
金屬表面的電荷狀態(tài)對
表面活性劑的吸附尤為重要。
表面活性劑在金屬表面上的吸附主要靠靜電引力和范德華力,其中以靜電引力重要。若在金屬表面無電荷分布時的電位(φ0=0)為基準,當金屬處于腐蝕介質(zhì)中,若腐蝕電位大于零(φ1>φ0),金屬表面帶正電荷,因而易吸附陰離子
表面活性劑。若腐蝕電位小于零(鯸-1<鯸-0),金屬表面帶負電荷,因而易吸附陽離子
表面活性劑。若腐蝕電位等于(φ1=φ0),金屬表面不帶電荷,此時往往發(fā)生
表面活性劑分子的學吸附。
無論發(fā)生哪種吸附,只要能在金屬表面形成一種有效的保護膜,就能減緩介質(zhì)對金屬的腐蝕。在實際的工業(yè)反應器中,大多數(shù)金屬帶負電荷(陰極抑制型),所以大多采用含有硫、氮、磷的陽離子
表面活性劑作金屬防腐劑,這類
表面活性劑中含有的孤對電子,能與氫離子或其它陽離子形成離子。這些離子以單分子層吸附在金屬的表面上。
當帶負電荷的金屬表面吸附了這種陽離子以后,酸性介質(zhì)中的氫離子很難再接近金屬的表面(H+的過電位增加)而與金屬發(fā)生還原反應,使腐蝕受到抑制。由于金屬在不同的介質(zhì)中的腐蝕電位不同,因此,必須注意
表面活性劑對金屬的選擇性。例如:強堿性的季丁銨離子〔C4H9N〕+ 對1N的硫酸的防腐效果并不好。因為在1N和硫酸中鐵的腐蝕電位是(φ1=-0.28V,而鐵的零電位是φ1=-0.37V,即:φ1>(φ0故能表面帶正電荷,難于吸附陽離子。若加入少量能被金屬鐵強烈吸附的陰離子,如:氯離子、碘離子、硫氰根離子等。這些離子先在金屬鐵的表面吸附而使鐵表面帶負電,這樣季丁銨鹽的防腐蝕效果會大大加強。
另外,在酸性介質(zhì)中胺類的用量不足時,不僅起不到防腐作用,而且會加速腐蝕反應的進行。這是由于離子易在陰極區(qū)放電而使陰極反應加速。反應如下:?
不僅極性基團對腐蝕速率有如此重要的影響,非極性基團對腐蝕速率的影響也非常重要。隨著非極性基團中碳鏈的增長,防腐作用逐漸增強。因碳鏈增長以后,各碳鏈間引力增強了,并且對金屬表面的屏蔽作用增強了,所以腐蝕反應更難發(fā)生了。
除了上面敘述的物理吸附以外,還有化學吸附。這種吸附屬于單層吸附而且是不可逆的。另外,
表面活性劑中的雙鏈、三鏈及苯環(huán)上的π電子均能與金屬形成化學鍵而產(chǎn)生吸附,增強金屬的抗腐蝕能力。
實際上,有機緩蝕劑和防銹
添加劑的基本作用機理都是相同的。抑制劑的分子在金屬表面形成吸附膜,將水或其它腐蝕介質(zhì)遮隔,從而達到防止腐蝕或生銹的目的。